鄭孝胥-|字畫欣賞|名家介紹

名家欣賞:

鄭孝胥-|字畫欣賞|名家介紹

詳細介紹:

鄭孝胥-成扇
字畫簡介:鄭孝胥(1860年5月2日-1938年3月28日),字蘇龕,號海藏,中國福建省閩縣(今福州)人。他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,亦是滿洲國建國的參與者之一,後出任滿洲國國務總理,同時也是一位書法大師。

鄭孝胥為翰林鄭守廉之子。光緒八年(1882年)中福建鄉試第一名(解元)。歷任廣西邊防大臣,安徽、廣東按察使,湖南布政使等。鄭孝胥曾參與戊戌變法,與唐才常有過交往;立憲運動時期,鄭孝胥也曾經參加上海商務印書館、上海儲蓄銀行的創建以及新式教育的推動等。光緒三十四年(1908年),鄭孝胥受岑春煊派遣,出任預備立憲公會會長,要求清廷儘速召開國會。

宣統三年(1911年)辛亥革命之後,鄭孝胥以遺老自居,後擔任溥儀的內務大臣與顧問。鄭孝胥早年在清廷駐日本大使館做書記官,由此與日本人關係密切,在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,他一手安排溥儀住進日本使館。民國十四年(1925年)隨溥儀從北京潛逃至天津日租界。與日本方面也多有接觸,致力於溥儀的復辟。他提出,先通過日本建立一個政權,然後積極推動國際列強共管。他曾在日記中寫到:

“ 自古中興之主,必借兵力。今則海內大亂,日久莫能安戢,列國通不得已,乃遣兵自保其商業。他日非為中國置一賢主,則將啟爭端,其禍益大。故今日皇上欲圖中興,不必待兵力也,但使聖德令名彰於中外,必有人人欲以為君之日。 ”

民國二十年(1931年)九一八事變之後,鄭孝胥勸說溥儀前往東北,招致朱益藩等人的怒斥,並且與日本方面達成建立滿洲國的協議,並負責起草《滿洲國國歌》與《建國宣言》。滿洲國的成立對於清遺民而言,實具有「中興清室」與「防共」的雙重作用。然而,滿洲國的「王道」與傳統中國的文化理念有所不同,其中甚至摻揉了法西斯主義與反帝國主義的思想。質言之,鄭孝胥透過「再造」中國的傳統,為滿洲國與溥儀尋找合理性基礎,但這些舉動不僅為國民政府所不恥,也未必引起多數清遺民的共鳴[1]。

1932年3月8日,鄭孝胥隨溥儀登上前往長春的列車。3月9日,溥儀舉行了就職典禮。滿洲國成立後,鄭孝胥出任國務總理兼陸軍大臣、文教部長,並且與日本關東軍代表武藤信義簽定《日滿議定書》,承認日本在滿洲國的特殊地位與駐軍權。此內閣雖然各部總長都是中國人,但實權卻掌握在日方,面對此現實,鄭不得不感慨:「何事與人說時命,殘年由遣待蒼茫。」

鄭孝胥後來反對日本方面對滿洲國的壓制;在他主辦的「王道書院」里向聽課的人說:「滿洲國已經不是小孩子了,就該讓它自己走走,不該總是處處不放手。」惹惱了日本人,被迫離開政治,後來連存在銀行里的「建國功勞金」也取不出來,想遷離長春也不許,在憲兵隊的監視下,只能在家裡寫字,做詩[2]。1938年於新京(今長春)暴卒(有傳言被日軍所毒殺),予諡襄勤。4月,滿洲國予以國葬。

IMG_9612.JPG

Top